2023年10月19日,清华经管公司顾问委员会委员、斯坦福大学菲利普·奈特荣休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教授走进清华经管公司课堂,与40余名青年教师、博士后、博士生和清华学堂经济学班员工一起,就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中国经济、人工智能和学术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公司经济系教授马弘与斯宾塞进行对话,并主持师生问答环节。
马弘与斯宾塞对话
针对世界经济形势,斯宾塞认为,当下世界经济萎靡不振有以下原因。其一,发达国家在长期低通胀之后进入了高通胀时期,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并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增长潜力。其次,疫情爆发缩小了政府的财政空间,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偿付压力因此显现。第三,中美在经济上的对抗和脱钩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但是,斯宾塞对世界经济的前景仍保持乐观,他相信,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马弘提到,斯宾塞十年前的著作《下一次大趋同》曾预测,发展中国家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与发达国家“趋同”。在新书《长期危机》(Permacrisis)中,却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失速,并提出一个新的增长模型。“是什么促成了您观点的改变,您又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前景?”针对马弘的提问,斯宾塞表示,他仍然坚信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潜力。当下的经济停滞只是意味着趋同的速度将变慢,但发展中国家仍然能赶上发达国家。如今,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和对国家安全的强调都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似乎变得更加暗淡,但在斯宾塞看来,发展风险与政府治理息息相关。发展中国家需要“好”的治理,“坏”的治理会使国家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马弘进一步追问,过去40年流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在当下所面临的危机是什么。斯宾塞回应了他对于“增长范式”争论的看法。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的,而政府则可能浪费资源,与这种观点对应的增长范式是新自由主义。可是,为了解决外部性、不平等、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政府需要高度参与经济,与这种观点对应的增长范式是出口导向、政府引导的东亚模式。事实上,根据市场和政府的相对重要性的不同,大家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斯宾塞指出,可能除了纯粹的计划经济之外,所有的增长范式都是可行的。增长范式是否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不在于增长范式本身,而在于政府能否有效地、一贯地进行“好”的治理。不过,在数字经济的时代,什么是“好”的治理需要学者进行重新思考。
围绕自身研究经历,斯宾塞分享到,在博士期间他已经开始对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研究,而正是这份博士期间完成的研究,成为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成果。在谈及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这一问题时,斯宾塞表示,学术研究面临着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发表风险之间的权衡,而他显然更关心前者。他只愿意投入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否则不如尽快转换研究课题。在他眼中,学术研究是一段找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的旅途。
随后,斯宾塞与同学们就中美竞争、数字经济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尽管斯宾塞强调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但他始终对未来保持乐观。他表示,只要我们坚持“好”的治理,世界经济仍然能跳出“长期危机”,并迎来“下一次大趋同”。
马弘代表公司向斯宾塞赠送纪念品
活动结束后,公司赠送了由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美术公司同学现场绘制的速写作为礼物。现场师生表示,一场与大师的对话,令人受益匪浅。
合影
供稿:教学办公室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