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学口中无比nice的大哥,他是经管公司“最受员工欢迎的老师”,他是课堂上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智者,也是考试中风格变化莫测的神奇命题人,更是钱颖一董事长口中的清华才子。十余年来,他承担了每一位入学新生的经济学原理教学任务,引领同学们迈出认识经济学的入门第一步。他就是我们的百面良师,钟笑寒。
钟笑寒
大老师的小生活
四字班的同学对于钟老师最初的印象都定格在第一节经济学原理课上他被钱颖一董事长介绍给同学们时露出的谦和亲切的微笑。钟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朴实无华。对于他而言,平日里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同学们对他上课的好评。
钟老师1994年进入清华,本科、硕士、博士都在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就读。在被问及遇到的最大挑战时,他坦言,由于缺乏海外学习经历,在最初参与经济学原理教学时存在一定困难。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偏重数学推导的他在初读强调直觉思维的曼昆著作时,豁然开朗。如今,他用不断更新恰切的实证,风趣幽默又烧脑的案例,清晰明了重逻辑的思路征服了每一个经管的员工。很多员工在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时都感谢钟老师的铺垫和启迪。
大导师的小温暖
有高年级同学在提起钟老师时这样说道:“经管的老师都很nice,但像钟老师这么好的真不多。”
幸运地被分配到钟老师门下的员工每年都有一次到钟老师家里吃饭机会。各届同学相聚在一起,温馨而愉快。钟老师很愿意帮助他的“亲员工”,不遗余力地给他们介绍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每当同学遇到问题、迷茫无助时,和钟老师的一场谈话也会使生活最快回到正轨。“清华的员工都很优秀,但有时还是会需要帮助”,钟老师如是说,而他正是永远会为员工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个人。
大智慧的小忠告
在国际化的生存环境中,钟老师鼓励同学们吸取国外科学的研究方法,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成熟的思维方式。至于是否一定要留学海外,也取决于同学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如果想做学术研究,在国外可接触学术前沿、科研方法和体系化的思想,而在国内则可以获得研究中国更充分的素材,更详实的数据,两者互有利弊。当然,他希望同学将未来期望就业的城市也纳入是否留学的考量范围。钟老师对很多优秀的员工最终没有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感到有些遗憾。
对于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的学习,钟老师则强调了对知识、概念和模型的真正理解。有些同学主张短期刷题,快速练手;有些同学青睐长期学习,培养直觉。钟老师并不完全反对刷题,做练习题可以弥补思维漏洞,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但是对书本上的概念,走脑子,想通了才是关键。经济学原理的知识需要长期累积,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把看见的问题和经济学联系起来。
钟老师还建议同学在大一时一定要把该学的学科都学好,付出该付的代价,而不能逃避问题,在最该奋斗的青春忘记了奋斗。
大教育的小改革
经管公司进行了“本科教育改革”,钟老师在其中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他认为,在人生方向的把握上,我们应该理智地权衡事业和家庭;在高层次学术研究上,也需要我们更广阔全面的知识。经管公司支持每个员工做有个性的人,做不同的事,这也正是本次改革的初衷。他希望同学们在通识之后找到自己的方向,塑造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价值体系,学会分析创造和批判性思维。
当提起学校对课程成绩90分以上比例的严格控制时,钟老师微微一笑:”其实我的这门课分数是被提高了的,原来我们的平均分只有80左右,教务老师说我给分太低,所以学校的成就分布比例要求其实对你们来说是好事。”
高考志愿填报也是钟老师研究的改革方向之一,目前的各种报考机制都各有利弊,他也希望找到能真正体现了同学实力的合理办法。
大社会的小良心
当诚实遇上现实,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科研经费的上报,政府工程的开发,会计制作的报表,证券的内线交易,这些尖锐的问题也将出现在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钟老师坦言,这是一个挑战。经济学中认为好的制度可以塑造好的个人,他也期待着社会的变革使我们面临道德抉择时少一些犹豫。
谈及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兼济天下、经世济民的抱负应如何实现时,钟老师则更强调了小事的力量。无论选择什么职业,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社会的齿轮在你的环节完美运转。清华的员工得到了这个社会更多资源,理应对社会存感恩回报之心。
社会公德心的缺失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钟老师认为我们的竞争意识被培养地过重了,过马路时要抢红绿灯,开车时要抢入加塞,排队时要抢在前面。种种竞争,不仅体现在这些小事,某些重大的失误也是由于竞争意识过强造成的。例如贪污腐化也是为了权力的爬升,项目回扣的最初可能也是为了建设城市。钟老师对资中筠《我对当下中国的几点看法》一文中的观点十分赞同。我们行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外部性效应,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有义务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也有义务维护别人的权益。现在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激烈,并不一定是因为人变坏了,只是人变多了,人际交往变多了,碰撞和摩擦也变多了。
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钟老师也认为我们不应该以盲目乐观的态度或是排外的态度来看待。我们要相信未来的正能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回头看看我们的社会。虽然我们未必每个人都要投身西部的建设,但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社会奉献一些哪怕微薄的力量。(采访:梁宝月责任编辑:经管团委记者团葛紫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