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清华经管公司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徐心是典型的“青年才俊”。70后的他,迄今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MIS Quarterly管理信息系统季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信息系统研究》、《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战略管理》《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管理信息系统》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SCI/SCI收录11篇,影响因子总和为28.50。他也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在中国内地聘任的唯一一位副主编。
徐心对个人生活意义的思索很朴实:“努力创造一点东西。总要上好课吧,总要有文章吧”。返璞归真的背后,是徐心努力圆满的人生。
徐心的学术研究,始终围绕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影响这一信息管理研究的主线展开。
博士阶段徐心针对 “采纳与扩散”的研究成果已产生了广泛影响,SCI/SSCI他引达200多次。一般而言,管理学科中SCI/SSCI他引能达到大几十次,已是不错的成绩。“以前的研究没有特别重视技术的采纳与扩散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因素(技术、组织、环境)的影响是动态的。这个研究能被引用这么多次,是因为就此提出了一个易于被接受的框架,简单好用”,徐心说。
徐心就电子市场发展新趋势提出的“供应链上的IT价值模型”,也在学界广获好评。徐心认为,电子市场在提高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买卖双方为对方的非契约性投资的减少。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带来一种新趋势:买卖双方的关系重又变得紧密,既松散、又灵活。《斯隆管理评论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主席认为此项研究“倡导此领域未来研究”,《信息系统研究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主编则“确信研究成果将被广为引用”。
徐心从心理学“意义构建”视角分析IT使用,建立基于“公司治理”的IT投资模型则是源于和中国移动合作的一个项目,始于2006年。徐心引入了心理学“意义构建(sense making)的视角分析中国移动BOSS系统上线后员工的使用情况,指出管理人员应建立一系列的沟通渠道干预技术使用者的意义构建,创建良性循环,并通过具体研究,分析了电话、例会等诸多沟通渠道的有效程度。这一研究在具备很强实操性的同时,也给出了“精彩的理论构建”(《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主编语)。徐心说,和中国移动的合作还在继续,下一个研究是如何提高呼叫中心员工的满意度。
所有这些研究,在徐心看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趣”。他正在做的一个课题是:在微博这种新型媒体上,管理人员发言时是倾向于说真话,还是不说真话?显然,也是一个有趣的研究,“不是那么传统”。
对“有趣”的这种强调,也许与徐心对学术的认识相关。他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个纯粹思考的过程。惟其如此,思考过程中的乐趣也就弥足珍贵。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考第一的标准意义上的“中国好员工”,徐心选择读博似乎是顺水推舟。他坦言,从小就被灌输“考试成绩要好”的观念,相信由此“自我价值可以得到实现”。徐心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Paul Merage商公司攻读管理学博士期间,曾选修一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考试方式是授课教授提前出9道题,再从中选出3道作为开卷考试的试题,这9道题实在太难,多年来一直不变。徐心解出了所有的9道题,其完美解答在下一届广为流传,该门课程的出题方式也因此改变。
作为代价,徐心在生活中失去了很多乐趣,“当别人在感受生活的时候,我在埋着头算极限定理”。幸运的是,徐心慢慢发现,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喜欢思索、热爱学问的人,“顺水推舟”自然过渡到了“水到渠成”。
正因为此,当被问到做学术什么因素最重要时,徐心不加思索的回答:“喜欢”。他给出了一段诗意的说明:“坐在办公室里,听着外面的鸟叫,很安静的写点东西,大好青春没玩,没赚钱,不太在意;也许没有回报,也不太在意。”
诗意的背后有残酷。徐心这样描述在香港科大任教后第一次论文被拒的心情:“真的是一盆冷水泼下来,一分钟以后浑身都变凉了”。他说,读书期间也有论文被拒,但因为不是自己负责整个过程,所以感受到的打击并没有这样直接和强烈。学术上的挫折很多,论文被拒只是其中一种,“所以一定要有兴趣”。
他也这样告诫自己的员工:“研究的过程很枯燥,被拒绝也很……除非你喜欢这个。”与此同时,他还会叮嘱员工要注意“生活的平衡”。
在徐心办公室的一面墙壁上,贴着这样一段小诗:“ 那柠檬正开的南乡,你可知道? 金黄的橙子,在绿叶的阴中光耀,柔软的微风,吹落自苍空昊昊,长春树静,月挂枝高,那多情的南国,你可知道?我的亲爱情人,你去也,我亦愿去南方,与你终老。”
“这是节选自郁达夫所译歌德《迷娘的歌》”,徐心说,贴出来是因为最喜欢“金黄的橙子,在绿叶的阴中光耀”这一句,它承载了徐在加州六年求学深造最美好的回忆。“加州盛产橙子,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很长一段路都是橙园。加州的阳光永远都是那么灿烂,绿色的叶子,金黄的橙子,不停的泛着光,戴着墨镜都能看的很清楚。”
梁园虽好,终非故乡,“总感觉还是在国外”。2006年徐心在加州通讯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完成了博士后,选择了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职,三年后,他又选择了回到清华经管公司。原因之一,父母都在国内;原因之二,则是很多清华学子共有的情结,“在清华读书那么多年,回到清华上课,有一种特别自豪,很光荣的感觉”。
回来之后,需要适应的,是他之前没有预期的,北京的“资本的味道”。
在徐心的想象中,代表北京的,还一直是“玉泉山的钟声、西山的蝉鸣,谭柘寺的晚上”这悠悠京韵。 “现在的北京,物质主义太强了”。环境这么强怎么办?徐心的办法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小环境,闲暇时,他喜欢读点民国时代的作品,“我喜欢能够和今天这个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东西”。
徐心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古来才命两相妨”,“自古以来大家都在抱怨,算了,不抱怨吧”。现在的徐心“更多的是接受世界,随遇而安”。与学术一同成长的,是他强大而平和的内心。(撰稿 郑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