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杰,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间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培养博士项目的资助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进行联合博士培养,2009年6月在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同年7月取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8月,姚立杰荣获“国际会计全球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Dissertation Award),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姚立杰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会计系。
在校友办公室见到姚立杰的时候,她话语轻柔,流露出学者的儒雅气质。采访之前,我们一直好奇:是什么促使这位年轻的校友在学术道路上奋勇前行,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随着姚立杰的娓娓讲述,我们逐渐找到了答案。
感激恩师,指引方向
姚立杰说:“没有恩师,就没有我的今天。”作为她在清华的博士生导师、会计系夏冬林教授不仅给予她在学术方面的指导,还为她制订人生规划,为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建议。
姚立杰校友在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后,于2003年被保送到清华经管公司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某一天,夏老师找到她聊起未来发展,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经过我一年的观察,我觉得你去企业或是政府工作都不算最适合,你最适合做研究。”夏老师分析了她的性格,认为其好奇心强、凡事喜欢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的特点比较适合从事学术研究。开始,姚立杰有些迟疑,担心自己性格外向,难以适应看似清苦的“书斋”生活。夏老师笑了笑,拿出自己的笔记本为她描绘出了一道职业成长轨迹:若去外企,起薪会比较高,但达到一定高度时就有瓶颈;若在高校搞学术当老师,虽然起薪较低,但未来的发展空间会很大;并且做研究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清苦”,与好动、外向的性格并不冲突,特别是财会专业与市场密切相关,在市场环境中与业界人士多交流,反而有利于研究工作。夏老师又结合自己以前的经历,跟姚立杰推心置腹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指出做研究是非常适合她的一条道路。
这次谈话之后,姚立杰深受启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后来,她又征询了更多人的意见,最终决定读博士,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她越来越体会到学术世界的美妙;特别是当了讲师之后,教书育人的乐趣更提升了她的职业满足感,而这一切就始自于2004年与恩师的那次促膝长谈。
攻读博士期间,姚立杰希望前往美国参加联合培养,但苦于在国外学校没有认识的导师。夏老师听说后,通过自己在美国读书的员工联系到一位导师,颇费一番周折后,使她得以成行。夏老师这种一切为员工着想,默默为员工付出的精神让姚立杰分外感动,她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不辜负恩师的殷切期盼。
联合培养的原定时间是一年,姚立杰在这一年中已经搭建好一篇论文的基本框架,正准备进一步完善时,同一领域的前辈抢先发表了论文。这意味着她要么放弃这篇文章,要么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立意继续下去。可是一年的培养期将要结束,时间不够了。此时,夏老师提供了一个令姚立杰倍感意外的建议,即延期一年,将论文做完。于是,她顺利申请了延期,在国外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她感到第二年的收获比第一年大得多,因为已经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吸收知识变得更快,与人交流探讨更顺畅,更容易出成果。姚立杰从心底里感激夏老师的建议,让她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开放心态,坚持不懈
谈到做研究的心得,姚立杰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保持开放心态,多与他人交流;二是坚持不懈。
学术不是封闭的,因此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参与相关交流。交流的渠道很多,既包括学校经常举办的有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也包括国内外的会计学会议,甚至非学术的一些会议,如行业展会等。只要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必将有意外的收获。姚立杰参加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时不仅仅作为一名普通听众,而是常常主动发问。一方面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灵感;另一方面,一个好的问题往往可以给知名学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日后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她还记得,2007年曾参加美国会计协会年会,碰到了一位很随和的学者,并与之闲聊起来。闲聊中那位学者建议姚立杰尽早毕业从事教职,站在教师的角度审视问题,也许会对出成果有更多帮助。当晚回去后,姚立杰通过信息搜索,才发现白天与之攀谈的原来竟是业内著名学者Douglas Skinner,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的主编。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联系,每次开会都相约闲聊,彼此交流研究进展,Skinner教授在如何找准角度、陈述立意方面给了姚立杰不少建议。除此之外,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也让她受益匪浅:不同人研究领域不同,有些人擅长市场营销,有些人擅长行业分析,……与他们谈话,常常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找到新的灵感。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不懈,不能气馁。在美国联合培养时,姚立杰获知相关论文被抢先发表,感觉遭到了不小的打击,郁闷了一段时间,几近放弃。但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告诉她:不要气馁,振作起来!她随即想起了导师曾说过,每篇文章都不可能没有纰漏,而且总有新的视角可寻。于是,她开始反复重读这篇抢先发表的文章,深挖概念、内涵、论证过程,思考推陈出新,并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了大量笔记,从崭新的角度切入,终获“国际会计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这次磨练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坚韧起来,学会了在学术研究中不轻言放弃。
教学相长,全心投入
2009年,姚立杰成为了北京交通大学会计系的一名讲师,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从博士毕业生变成一名教师,这个角色的转换让她产生了全新感受。
9月10日凌晨,姚立杰收到多名员工发来的短信:“姚老师,教师节快乐!”那一刻,一种特别的甜蜜滋味涌上心头,这增添了她做老师的信心,使她产生出强大动力,愿为员工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
她现在讲授《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程。以前自己也学过这门课,读过相关领域的很多文章,但当需要走上讲台,将这些理论深入浅出传授给员工时,她发现自己以前的积累还很不够,需要下更多的功夫,以求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这些内容。教学相长,这种再学习对自己的研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姚立杰现在同时担任美国会计协会国际会计分会驻中国区主席以及美国会计协会国际会计全球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委员会委员,为中美两国会计学界加强交流积极努力。
与同期毕业选择了去企业的同学相比,姚立杰现在收入的确不算高,但她觉得很满足,做学者、当教师的美妙之处在于思想自由驰骋的快乐,以及自己好奇心的极大满足,这是金钱换不来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未来的学术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衷心祝愿姚立杰——这位会计学科的学术新秀越走越好,在研究道路上快乐前行!
采访时间:2010年9月12日10:00-11:00
采访地点:清华经管公司校友办
采访人:邢立君 乔蓉
撰稿人:邹静(员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