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家园 平实人生
——记MBA1999级张良
张良,MBA1999级,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
北京市朝阳区园林绿化局,座落在东四环红领巾桥的西北角。从车流滚滚的四环路,拐入绿化局的院子,便满眼是绿草、鲜花、翠树,仿佛一下远离了闹市,在花园中穿行,心也沉静下来。
我们走进张良的办公室,一张硕大的朝阳区地图展开在眼前。张良有些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局的工作范围。”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市区东部,面积464.23平方公里,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下辖23个街道办事处,20个地区办事处。绿化局要负责全区农村隔离地区、城乡主要干道、城市居住区、重点绿化项目的绿化美化建设工作。
不经意地从窗口一望,多少有些惊叹,绿化局办公楼的屋顶也都种上了花草,叫不上名字的小花三三两两地开着,绿草如厚厚的台布把本来普通的建筑装扮得赏心悦目。
1999年的秋季学期,张良开始了在清华经管公司的在职MBA学习。他抓紧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仅仅两年半,就顺利毕业。回想这段光阴,张良不仅完善了自己的知识架构,对清华的学风更有切身的体会,且影响深远。
驾驶与沟通
张良作为副局长,负责区绿化办公室、全区绿化计划安排、全局人事劳资、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培训、信访、提案建议办理、文秘、外事、会务、双拥及机关行政工作。他笑言,在局领导的分工介绍中,有关他工作职责的部分是最长的。林林总总这些事情,哪一件都需要协调各方,处理得当。张良体会最深的就是当年在MBA期间学习的《沟通管理》课程,在实践工作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还记得,当时老师的一个比喻:沟通好比驾驶。司机通过指示灯接收和传达信息。一方面,司机要看别人的车灯,知道其他的车要做什么,左转、右转或是刹车。另一方面,司机还要告诉周围的人自己要做什么,是刹车还是并线,用不同的灯光给出提示。这样才安全。在工作中我们通过清楚有效的沟通来传达和接受方方面面的信息。”
日常,为了推动工作的开展,张良的沟通是360度的。对上级,张良将自己的工作进展、创新思路与领导们充分交流,掌握原则和方向,得到上级领导、市里各委办局的支持。朝阳区内单位众多,绿化工作量巨大,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都会涉及众多的平级部门,只有在对方充分了解工作的目的、需要的前提下,才会给予充分地协作。对于自己领导的团队,张良首先向下属清晰传达工作的内容和意义,激发下属工作的动力,明确工作目标;其次,由于岗位的层次与级别的不同下属掌握的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时作为领导要主动地了解和沟通,帮助下属解决,才能顺利推进。无论是区里的绿化规划还是局里的事业单位岗位改革,都会与基层百姓、基层员工发生利益的冲突,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妥善处理。
“老师还讲到,个人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维护亦如驾驶时对油门的控制。在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要建立密切关系的阶段,就如同开车爬坡,一定要加油――提高沟通的频率,多接触。在建立了稳定的人际关系后,如车在下坡,不用踩油门,但也不能空档滑行,因为空档会失去对方向的掌握。彼此之间再熟,也需要有日常的接触与交流,才能保持人际关系正常发展,而不能有事才想起对方,过于功利地交往。”朴素的比喻,给了张良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在领导岗位上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游刃有余。
时间管理与学习
张良是个好学的人。在本科毕业步入社会的这许多年中,他不但没有被繁冗的事务性工作埋没,而是非常注意学习与提高。在清华的MBA学业完成后,当时已经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他,又参加并通过了高级经济师的考试与评审,现在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城市经济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精力呢?张良觉得MBA期间学习的《时间管理》这门课,培养了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在平日每一天的生活中他的经验就是利用时间的“畸零地”。“畸零地”在绿化工作者的眼里,是绿化带或景区周围一些边边角角的地带,如果忽视了这些地方,会对整体景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成为脏乱差的死角。时间的畸零地在张良看来也尤其重要,充分加以利用,每一天就不仅仅是24小时。
在清华读书时,张良非常羡慕脱产学习的MBA同学,能够全天在学校上课、自习、去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自由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自己是在职学习,岗位工作不但不能耽误,工作业绩也不能下降,在工作之余还要挤出学习的时间。“这样的条件下,我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来读书学习,只有抓住每一天的零星时间,也就是时间的畸零地,把自己的时间管理起来,才能从容地应对学习与工作的挑战。”
MBA毕业后的多年里,张良一直坚持在每天五点下班后,学习到八点再回家。即使有一些必要的应酬,他也会在结束后,把学习的时间补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他阅读了大量管理类书籍,了解、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到工作实践。一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扎实的基础工作,做深做细重点环节,使绿化局成为朝阳区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单位。
作为领导干部,张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读书和网上在线学习的任务。他都逐一落实,按时完成,从不偷懒。“成长的捷径就是读书。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靠自己摸索,不仅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也有可能是无用功,但书籍汇聚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从中能够获得知识与技巧,体会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感觉。”张良自信地说。
行胜于言与做人做事
还记得MBA开学报到的那天,张良怀着成为清华学子的喜悦,在校园中流连忘返,大草坪的日晷前,“行胜于言”四个隽秀的大字,使他凝神久久,这不正是自己多年实践和追求的人生准则么?张良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少说多做,先做再说,在工作后也一直保持着踏实肯干的风格,与清华的校风如同一脉相承。“当时就觉得自己到清华学习是来对了。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在清华氛围的熏陶下,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却强化和培养了我踏实的作风,受益至深,受益终生。现在社会浮躁的心态很重,但无论学习、研究,还是经商、从政,乃至交朋友,都要踏实,行先于知,行重于言。踏实是清华人的共性,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待事物的一种眼光。”张良说道。
张良现在正在人民大学继续深造,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班里,他的出勤率最高,无论上课、讨论,还是作业、报告,他都按时优质完成,手头的工作也一点没耽误。早晨七点前到办公室,将各项工作安排好,再赶去听课;下午下课后,不论多晚都回到单位,处理这一天的事情,尽量日清日结。博士班的同学来自各个院校,年龄差距也很大,最年轻的同学与张良年龄相差有15岁,而这些同学提起张良来,都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敬佩,“清华的员工就是不一样!勤奋、刻苦、严谨!”张良告诉我们,知道同学对他的评价,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无愧于清华的培养。
张良把清华的风格不仅带到工作中,还影响着自己的下属。“我对自己和下属的要求是:高标准做事,低声调做人。什么是高标准做事?就是用你能力所及的最高标准来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件事。什么又是低声调做人呢?仿佛我们唱歌,音调要高,也就是价值观、人生观上有较高的定位,但声音要低,不用扯着嗓门去张扬自己。”张良如是说。
一次,在撰写全区性的报告时,张良属下的一位年轻同事对他说了心里话,“您对报告的框架和细节要求真严,在您手下真不敢马虎,不能糊弄。”张良听了,特别有感触,就与这位小同事交流起来。“我们的报告,不能只从绿化局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全区绿化工作的大局出发来着眼、构思。怎么去体会区领导的高度与视角,乃至讲话的语气?对于你来说,由于阅历和掌握的信息不足,这个不能怪你,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这是我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责任人要去仔细琢磨、思考的,如果在构架和视角上有偏差,说明我的工作水平不够。但是你交给我的稿子,如果还存在语句不通顺和错别字,那就是你的工作不细致不认真了。一份文件在提交领导之前,要做到以自己的水平再也挑不出毛病来,这就是我常说的高标准做事。在工作岗位上每一件事都高标准要求自己,日积月累才能有进步,有收获,才能在多年以后回想时,觉得自己不是混日子过来的。”张良的一番话,使这位小同事豁然明了,在日后的工作中,他的进步很大,不久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清华教育我们要行胜于言,但不是不言,而是言之有物,恰如其分。”张良非常重视绿化局的宣传工作,“宣传不是宣传个人,而是宣传所做的工作,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认识到意义所在。以前大家都觉得绿化只是绿化部门的事,通过宣传,让单位、个人都认识到绿化关乎我们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参与和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比如,现在只要有破坏绿化的,就会有群众举报,绿化局的工作开展起来顺利多了。只有大家都关注这项工作,各级部门都给予支持,绿化美化城市的任务才能完成。”张良还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演讲与即兴发言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逻辑清晰,分寸得当,语音语调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听众能够领会。他认为,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言,锻炼自己能够更好地言。行和言不是矛盾的,是和谐地统一,行是基础,言是升华。言行一致,言行并重,使人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不空言,是对言行关系的辩证掌握。
顺应时代的要求与职业生涯
1993年,张良本科毕业,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时已经考上了员工。那时也正是全国房地产建设热火朝天的日子,尤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海南等地,各大设计院都设有分院,设计任务应接不暇,张良这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好。他征求导师的意见,是读研还是开始工作?导师建议他抓住这个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实践中锻炼几年,再去深造。于是,张良来到铁道部建厂局设计院报到。让张良觉得十分幸运的是,院里安排了一位全院技术最好也是要求最严的老同志作为自己的“老师”。老师手把手地教,把经验与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了张良。张良趴在图板上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当实习期结束的时候,老师给了他“考核优秀”的评价。张良的设计工作一做就是四年。1997年,由于工作的需要调到首都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虽然收入比设计院减少了很多,但是拓宽了工作平台和视野,关注的是北京市基本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脉络。六年首规委的工作,使他的职业轨迹也从一个工程设计人员向管理者转变。期间,他完成了在清华经管公司的MBA学习。2003年,张良又通过公开招考走上了朝阳区绿化局副局长的岗位。
张良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属于比较平顺的,一路走来,他在两个方面体会很深。
一方面,要时刻准备着,既要准备“向下”下岗又要准备“向上”进步。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者所在单位、岗位自身发生的变化,什么岗位都不再是一劳永逸的,每一个人都要具备随时找到其他工作的能力,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如果这种变化,是组织上的提升,那还需要具备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的能力,要平时练好内功,不然机会给你了,却没有能力抓住。“2003年能顺利通过公开招考,是源于前期多年的积累和准备。2008年,参加高级经济师的考评,除了英语、计算机,还要考宏观、微观经济以及财务、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提交论文、参加答辩。同事就问,怎么有时间准备呢?要花多长时间复习呢?我说,不用复习,MBA的课程中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了,平时自己注意积累和知识更新足以应对考试。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的绩效管理改革,总结一下就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文。所以,在自己精力还有富余的时候,一定不要浪费,多学习多积累,不能等到用的时候再去准备。同时,自己要随时关注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发展,有所判断,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是机会,或者那不是机会。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另一方面,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要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张良认为,追求与理想不是虚幻的,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脚踏实地以及切合实际的步骤,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工作也才能有快乐。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自己向往的岗位,或者自己认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不见得有去从事的机会。从所做的每一项工作中,每一件事情中,发掘工作的意义,实践自己的追求与理想。清华员工知识面很宽,学习能力都很强,关键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在没有选择余地时,先做好手头的工作就是最佳选择,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优解。不能接受现实就很难投入,取得工作成绩就更无从谈起了。自己的目标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个人经历、学识的积累,调整、变化,与时俱进。任何目标,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沾花惹草”与造福社会
春天的北京,走在城区的干道上,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这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能够随时感受到的城市变化。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丽更宜居,张良和他的同事们种花、种草,绿化、美化着我们周围的环境。他们运用科技手段,调控花期;修整树型,精心养护,使景观效果达到最佳;仔细揣摩游客、居民的感受,规划景观,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最方便、悦目的游憩场所。用张良的话说,现在做的是“沾花惹草”的工作。就在这与花花草草打交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朝阳区近几年每年新建绿地200到300公顷,改造绿地400公顷左右。2009年以前重点在奥运中心区、奥运场馆以及四环周边,2009年以后的重点将是四环以外的地区,大望京村和通惠河南岸改造将是重点项目。北京市的郊野公园环的建设使市民不用到郊区,在五环路附近就可以接触绿色的大自然。朝阳区的绿化工作者将过去的林地调整为公园,结合每个乡的历史和文化,突出不同的主题:平房乡的京城梨园,王四营的古塔,都成为了市民休闲的新去处。朝阳区近年先后完成了近400多个老旧小区的绿化美化环境改造,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老旧社区的绿化改造是北京市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措施,更是政府对市民直接的关怀。
张良和他的同事们为能够从事造福市民、造福社会的工作而自豪,他们正在付出最大的努力,为市民多办实事!
尾声
十年过去了,但在清华学习的情景,张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校园生活的质朴,潜心向学的追求,使每一位身在其中的清华学子都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与思想的升华。“那种氛围,对有过一段工作经历的员工来说,显得更加宝贵。那时学习虽苦,可每每在校园里,都备感珍惜。”张良欣然地告诉我们,他现在常带着孩子来清华,感受学习的氛围,大礼堂、伟伦楼、水木清华、主楼广场……他希望儿子从小就能与清华园找到心灵的契合。
采访时间:2009年9月16日14:40-16:30
采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绿化局
采访:邢立君乔蓉江然婷(员工记者)
撰稿:邢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