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了多起公共交通爆炸案,56人丧生,另有数百人伤残。当日,计算机科学家托马斯在地铁车厢里,离自杀式爆炸者仅数米,托马斯正开心地看着最喜欢的幽默故事,自杀式爆炸者炸飞前的瞬间,托马斯还在大笑。
案发一年后,托马斯还是难以安眠。他总是做与爆炸有关的噩梦;每当他大笑后,转瞬又变得悲伤。据医生诊断,托马斯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面对致命威胁,他恐惧和无助,引发了持续的高度警觉和夸大的情绪反应。从神经科学来看,人类大脑底部的双侧杏仁核是与焦虑相关的神经区域,有些人的杏仁核更容易被激活,对特定情境的反应更加敏感,这类患者的焦虑永远不会消失,他们总感觉危险即将降临。
焦虑症困扰着当今社会。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估计每2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该症;在美国,每年约有18%的人口患上该症;我国终身罹患焦虑症的成人多达8000万人;目前欧洲每年应对焦虑症的开支达774亿欧元。
对于焦虑症,虽然有处方药,但患者会产生依赖性。理性的应对方案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用平静和积极来对抗它。因为大脑和神经元可塑性很大,每个以改变焦虑为目的行为,都有助于巩固新的行为模式和绕过会产生焦虑反应的神经回路。新的策略会被确立下来,成为大脑优先选择的神经回路。
神经科学家乔瓦尼·弗契多长期研究情绪的神经基础,焦虑也会烦扰他。七七爆炸案当天,在即将发生爆炸前,他曾路过其中一个爆炸点。他清晰地记得事发后自己的情绪变化:在此后的数周,他都忌惮乘坐伦敦的公共交通;看见车厢里有背双肩包的人,有时他会警觉地离开。一段时间过后,他学会了评估恐怖袭击的风险,并认识到不应该让这一焦虑妨碍自己的正常生活。
每当焦虑来袭,弗契多也会彻夜难眠,一个个令他不安的疑问在脑海游弋:我关好离心机了吗?如果大学不提供研究经费怎么办?身上新出现的红斑与癌症有关吗?这时,弗契多会以练瑜伽、喝甘菊茶、喝酒或与朋友聊天来舒缓。他认为人们应该接受并学会应对生命中出现的不确定性,这是克服焦虑并与焦虑共存的最好方法。
与焦虑相比,愤怒似乎更应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来消减。亚里士多德说:“每个人都会愤怒,这很容易。但在适当的时候,为了适当的目的,以适当的方式和程度,对适当的人愤怒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绝非易事。”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适当的愤怒”,对于大脑前额叶皮层受损者来说则毫无可能做到。菲尼亚斯·盖奇大脑受损的案例表明,一个公认的友善、体贴的人,在大脑前额叶皮层受损后,会时常暴怒,变得粗暴、不负责任且具有攻击性,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否被他人接受;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至终老。
除焦虑、愤怒外,与人脑的神经元网络密切相关的情绪还有内疚、悲伤、共情和爱等。乔瓦尼·弗契多从员工阶段开始,一直研究这些情绪与大脑组织、神经元的关联,他还出版了《情绪是什么》一书,系统地予以阐述。
本书分为7章,对每一种情绪与大脑神经组织的关联都做了详细解说,除了利用生理学、遗传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外,弗契多还引入了心理学和生物科学的实验成果加以印证。
弗契多能够简明、清晰地把生物学知识传达给读者,对大脑的构造、功能以及与情绪的相互关联叙述得生动又明晰。例如,在介绍大脑组织中的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时,弗契多写道:“你可以想象一支箭直穿过你的眼睛,另一支箭穿过你的耳朵:它们的交叉点就是杏仁核的位置。”“如果把大脑的发展比作构建房屋,前额叶皮层就是房屋的最高层,是大脑的阁楼。”
令读者印象更为深刻之处在于弗契多在本书中展示了自己在悲伤、焦虑和爱等多方面的私人情感。例如,弗契多详细地叙述并反思了自己在海德堡读员工二年级时,与一位男生的感情经历:有一天,他看见马路对面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当他俩目光相遇,相互报以微笑;未及互通信息,俩人便被人流冲开。接下来的几天,弗契多常常想到他,情绪大起大落,焦躁不安,无法入眠。他开始在酒吧、图书馆、音乐会搜寻这个相视不到5分钟的男生。终于他们在游泳池相遇……
由于审查机构的宽容,弗契多的这段非传统的情感得以展现在读者眼前。通过这些发人深省的阐述,读者可增进对世事人情的认知,更准确地理解他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人生旅途上,任凭人事变幻,我自平和泰然。
徐璐撰稿
《情绪是什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
作者简介
乔瓦尼·弗契多,本科就读于伦敦大学公司,在德国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情绪的神经基础;2008年获得约翰·肯德鲁年轻科学家奖。
本书目录
第一章愤怒:炽热的喷发
第二章内疚:洗不掉的污点
第三章焦虑:对未知的恐惧
第四章悲伤:沉浸于不存在之中
第五章共情:帷幕后的真相
第六章快乐:幸福的碎片
第七章爱:综合征与十四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