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每月一读——《大而不倒之谜》

2015-11-10
阅读:

《大而不倒之谜》

艾麦德·莫萨著;周世愚,吴晓雪译

中国金融出版社

 

“做大做强”是一段时期中国多数企业提出的战略口号,做强比较容易解释,而做大的经济学解释虽然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学说,但是许多企业的大,早已超出经济性的范围。做大的原因不只是经济性的问题,而更多在于政治性。大而不倒成为了一种现象,尤其是在在本轮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金融企业。

“大而不倒”是指衰落的大企业必须由政府挽救,因为它们的失败代表了无法承受的系统性危机,这在金融体系中尤为突出。本书作者Lmad A.Moosa研究认为没有证据支撑这个学说,作者考察了“大而不倒”这一说法的来源和发展历程,并将其归结于金融部门的政治影响力,而不是什么经济准则。作者提出了许多反对“大而不倒”的论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更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案,以克服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困境。

 

第一章 “大而不倒”学说

大而不倒这一学说假定政府不允许大企业(特别是重要银行和金融结构)破产的原因在于这些企业规模很大。以大而不倒学说为依据,财政救助金融机构,存在巨大的疏漏,这绝不是因为它已经代价高昂到把巨大的金融负担强加到未来几代人身上。与将稀有的财政资源分配到健康和教育上不同,这些资源用于恢复破产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这也产生了显著的道德风险。金融结构会过度冒险,因为它们清楚一旦事情出错,自己会得到救助。

大而不倒地位通常授予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享有特殊的重要性。一旦这是真的,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应理解为暗示有必要监管它们或限制它们增长过大,以防构成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通常以经济效率源于自由市场为名,要求减少监管。然而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这些金融机构便叫嚣“援助”或威胁“救助我们,否则就会有金融末日”。即使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去监管化仍然为金融自由主义的支持者所肯定,尽管缺乏监管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损失。

 

第二章 大而不倒的历史

回顾历史记录,我们发现监管过去对减少危机和提升消费者自信很有效。20世纪三十年代,为对付大萧条,美国罗斯福政府启动了全面监管措施,包括建立美国存款保险公司,开始证券监管,进行银行管制,以及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下分离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等,这些监管措施使美国金融体系在20世纪绝大多数时间里维持了稳定。近五十年来,这个国家没有经历重大的金融危机,这是史无前例的。

引人注目的金融失败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大而不倒概念,其中政府成为了“最后的救助人”。

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由银行家,右翼经济学家和自由放任政策制定者为了去除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管制而共同促成的,这并不是巧合。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见证了至少三个解除管制的重要法案,更多解除管制的法案来自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的头十年,去管制化依然持续。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大而不倒问题就已经日趋恶化。至少有六个理由可以解释大而不倒问题甚至早于全球金融危机就开始恶化的原因

1、银行合并使大银行更加庞大,更加与政治相关,一旦它们破产也就更加需要财政救助。

2、银行合并造就了一大批大型银行,它们索要大而不倒地位,理由是它们的破产会构成系统性危机

3、技术的发展使小型银行在支付体系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使它们相互联系而免于破产

4、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信息的质量,从而发展了资本市场。这促使银行愈发依赖资本市场融资运作,所以它们也就变得更加脆弱

5、所谓金融创新的结果,就是银行运营变得日益复杂,很难放任一家结构破产。这就是太复杂而不能到问题

6、正如我们前面指出的,去监管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三章 一些声明狼藉的大而不倒事件

作者在本章节记述了大量的大而不倒事件。作者先讲述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的危机开始,这次耗费极大的援助行动标志着大而不倒时代的到来。之后的对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援助,更是奖励不顾一切冒险的教科书似的范例。作者又讲述了一系列的大而不倒事件,在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相关报道和本书细节。

 

第四章 实在太大且与政治相关联

金融机构不再是它们被设想的那样,是一个引导资金从出借方流向借款人,从存款人流向投资人的谦和的中间结构。金融结构已经成为了一小部分人(银行家金融家、交易家经纪人、金融工程师等)赚取丰厚奖金,积累巨大个人财富的途径,他们用其他人的钱来承担过度风险,而在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指望政府的财政救助资金。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正面我赢大,背面你全输”的清晰诠释。

金融服务市场已经成为寡头市场,即由大型的、有权力的和政治相关的机构组成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金融机构或多或少都垄断了大而不倒地位。

尽管金融机构像其他机构一样,扩张以求降低交易成本,享受市场权力以及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它们这么做还有一个特殊的动机。获得大而不倒地位可能是金融机构想要变大的原因,因为一旦开始获得大而不倒地位,它们就有了特权。作者随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检验,对那些为金融机构辩护的言论进行了批驳。

 

第五章 皇冠上的珍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金融部门比其他经济部门增速快得多,金融部门在GDP和企业利润总额中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加。事实上,金融部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王国,一个只为自身存在的实体,它并不以支持实体经济活动为目标。以支持现实经济活动的基本功能为判断依据,整个金融部门增长的太大,正如《经济学人》在2009年所刊文章指出“脚比靴子大”,它成了经济皇冠上的明珠。随后作者引用别人的研究,指出美国自2002年以后,金融在GDP比重不断增大的事实。同时指出,美国的金融部门占据了公司利润的很大比例,同样也占据了总工资的很大比例。“从1973年到1985年,金融部门赚的钱从来没有超过国内企业利润的16%。198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19%。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在21%和30%之间摇摆,这样高的比例在战后是空前的。而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个十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1%,工资也急剧上升。”“金融服务企业应该是中介机构和中间人。任何时候,中间人拿走总利润的41%意味着它是一个竞争很强的行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对那些不接受金融市场已经过大这一观点的人而言,请思考下面有关金融市场规模的惊人数据。金融市场规模与美国GDP相关,美国GDP约为14万亿美元,而全球GDP刚刚超过60万亿美元。2008年10月初,世界股票市场规模估价约为36.6万亿美元。外汇交易市场每日的交易量是3.2万亿美元,只有一小部分用于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支持。世界衍生品市场总量的名义价值估计为791万亿美元,是整个世界经济的13倍。1990年只有610只对冲基金,但是到2006年这一数字升至4500只。对冲基金的市场价值从2000年的750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3900亿美元。

 

第六章 是否值得财政救助:值得还是不值得

作者首先罗列了下述事实,2008年,雷曼兄弟被允许破产,而美林集团和贝尔斯登公司被政府资助的并购以及政府部分资助的并购从破产中拯救回来,这些并购分别由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进行。花旗集团和美国国际集团被美国财政部大笔直接注入的资金所拯救。而2009年一年就有超过150家美国银行被允许破产。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从破产中被拯救回来,但是另一只比它大两倍的基金却走向了破产。在英国,一家有着300年声望的露菱银行在1995年被允许破产,而一家运用极端贪婪的紫金模型的北岩银行,却在2007年被纳税人的资金拯救。因此,谁可以获得拯救的标准,就应该深入讨论。同时,为什么一家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破产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就是灾难性的,而加在一起规模相似的一百家金融机构同时破产却无关紧要?

作者在罗列了一些专家对于标准的讨论之后,提出了以下的告诫:

1、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毋庸置疑是破坏行的,但是它未必是灾难性的。世界金融史见证了无数家金融机构、私人大型金融机构以及一组小型金融机构从破产到迅速复苏的例子。

2、规模和财政救助事件以及政府支持的收购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将来我们会清晰地看到,拯救银行实际上是一件错误的事情,之前银行可以破产,为什么这次不行?我认为你应该从政治的视角寻找答案,而不是金融的视角”作者引用到一名观察家的发言。

 

第七章 为什么不能接受“大而不倒”

那些支持和反对管制的人都反对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只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系统性风险和破产的问题。但是,一个金融机构的破产真的会带来如世界末日般的系统崩溃吗?

作者首先在历史以及经济学中需找答案,其结果则是不。历史上从来没有。企业必须承担失败的后果,这是资本主义特点造成的,金融部门也不可避免。大而不倒就像吃太多而无法消化。我们有下列理由反对大而不倒:

1、难以决定谁是大而不倒企业。

2、资源没有被配置在更有效率的部门。

3、助长了寻租这种生产效率低下的行为。

4、大而不倒造成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5、带给后代金融负担或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6、多数人付出代价拯救少数人。

7、奖赏鲁莽行为,阻碍市场规律。

8、大而不倒是业绩不佳的原因。

9、大而不倒造成了扭曲。

10、大而不倒使得大型机构规模更大。

11、使提升金融部门的道路更遥远。

 

第八章 处理大而不倒的威胁

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是大而不倒的,那么它就是大而不能挽救的,并且是大而不能存在的,因此,应该阻止金融机构发展得过于庞大。吧现存的规模过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分解也是一些思想家们的建议。

除了削减规模之外,还要监管,同时监管的内容不应该只包括资产,还要包括杠杆、流动性、衍生品交易、高管薪酬和税收。

 

第九章 忽略《巴赛尔协议2》吧

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巴赛尔协议2》是基于资产的监管的关注,解释了《巴塞尔协议2》不适当的原因。《巴赛尔协议2》提供了错误的监管,并且忽略了流动性和杠杆,而这两个因素在危机中扮演主要角色。《巴塞尔协议2》允许银行使用内部模型,这在危机中被证实是错误的。巴塞尔模式的资本监管由于提高了银行业的顺周期性使得情况更糟,并且在后危机时代,依靠评级机构去估计资本支出是错误和荒唐的。协定不能充分应对危机,因为它的排他和歧视,和它代表的“一刀切”方式。它和风险管理没有太多关系,单纯的是一个遵守协定的实践。危机表明,在《巴塞尔协议2》下,银行会低估一些重要的风险,高估自己处理风险的能力。我们不会忘了,就是巴塞尔资本充足率标准本身导致了抵押支持证券市场的壮大,而这正是全球金融危机酝酿的渠道。

 

第十章 大而不倒:我们采取什么立场

从援助大而不倒的金融机构中只能得到一个利益:避免系统性崩溃。然而,一家金融机构的失败会引起系统性的失败和严重的经济毁灭这个说法,从历史上来看是得不到支持的。

再看成本问题,大而不倒不仅制造了道德成本,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成本:把稀缺资源从生产活动转移到依附性活动,鼓励寻租,把金融负担置于后代,奖励鲁莽并且鼓励冒险,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纪律。

对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的援助与民主相矛盾,并且没有什么经济意义,与你属于的政治和经济学派无关,它同时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意味着反罗宾汉的资金转移,财富由勤恳的大多数转移到少数金融精英。大而不倒问题存在了如此之久只是因为道德堕落。

金融机构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将其留给金融家们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对金融机构加强或放松监管需要很谨慎。各个国家制定各自的管制措施,而不是服从国际协调统一的银行监管,这才是前进的路。

本书的主旨就是大而不倒的理论是个神话,必须让它像恐龙的灭亡一样迅速消失。

 

 

管公司图书情报中心张力军执笔

 

 

最新动态